發布時間:2025-09-04
瀏覽次數:10次
隨著半年報業績收官,五大發電集團旗下核心上市公司上交“中期答卷”。
據Wind數據統計,與去年同期相比,這五家企業營收集體縮減。不過四家盈利正增,凈利潤總和實現240.18億元,同比提升3個百分點,創近十年新高。
業績No.1:華能國際
縱觀1~6月業績表現,五大電力上市公司營收均突破200億元,盈利均超過20億元。
其中,華能國際以營收1120.32億元、歸母凈利潤92.62億元高居榜首,成為五大企業中唯一營收破千億、盈利近百億的上市公司。
上半年,國內煤炭市場供需矛盾持續緩解,秦皇島Q5500動力煤價格同比下降約22.2%。華能國際優化采購策略,促使成本端標準煤單價同比下降9.23%,增利火電板塊35.6億元。
與此同時,該公司在報告期內新增并網可控發電裝機容量798.73萬千瓦,均為低碳清潔能源項目。隨著新能源規模有序擴張,光伏板塊利潤增厚5.78億元,推高整體業績表現。
業績增速No.1:大唐發電
聚焦業績增速,上半年五大電力上市公司營收同比增長率全部下降;盈利成長性方面,華能國際、大唐發電、華電國際、中國電力均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
具體來看,大唐發電營收降幅最低,較2024年同期下降不足2個百分點;同時歸母凈利潤增速最高,達到47.35%,在五家企業中領跑。
業內認為,上半年可再生能源市場化電價政策的實施導致電量、電價雙降,電力“量價齊跌”成為頭部發電企業營收走低的共同原因。不過,盈利維度上,煤價下跌對沖電量、電價下行,為火電板塊利潤提升贏得空間;疊加新能源裝機發力,支撐業績放量,使得盈利增速優于營收增速。
以大唐發電為例,報告期內通過控降煤價提高火電度電盈利0.0153元/千瓦時,發展向好。與此同時,以新能源為主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布局,上半年風電、光伏新增裝機16.75萬千瓦、44.75萬千瓦,上網電量分別同比提升31.27%、36.35%,實現利潤增長。
中期分紅No.1:國電電力
在政策約束與市場激勵雙重作用下,經營業績回暖,助推上市公司對國務院國資委“提質增效重回報”專項行動的不斷深化。
為持續加強投資者回報、構建長期共贏機制,在此次半年報披露的同時,國電電力、大唐發電、華電國際均發布中期分紅預案,其中國電電力分紅總額最高,預計達17.84億元。
根據半年報,此次國電電力是五大電力上市公司中唯一出現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的一家。不過,這一是因為上期轉讓控股子公司投資收益增加,二是上期大興川電站計提在建工程減值準備,本期無此項。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國電電力上半年實現歸母凈利潤34.1億元,同比大增56.12%。
方正證券能源與公用事業行業分析師金寧表示,時值今年半年報發布窗口期,國電電力首次發布未來三年現金分紅規劃,體現了對股東投資回報的重視。伴隨毛利率持續改善,企業盈利空間進一步釋放,預計下半年及未來兩年的分紅比例或進一步提高。
資產負債率情況No.1:華電國際
今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持續強化對中央企業經營指標的考核,資產負債率作為“一利五率”考核體系的核心指標之一,對于評定企業經營質量與風險防控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截至6月末,五大電力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整體在62%~75%之間,處于行業中游偏上水平。就具體企業看,華能國際、華電國際資產負債率均穩定在65%以下,符合國資委要求。
巨豐投顧投資顧問總監郭一鳴分析,上半年華電國際資產負債率最低,表明該公司在債務管理、資金運作方面成效顯著,財務穩健性較強,為企業在能源轉型等領域的投資、發展提供了更靈活的財務空間。
“整體看,當前五大電力上市公司資產負債率都呈現出優化態勢,但仍有部分企業高于65%的國資委考核線,意味著后續電力央企的債務結構調整仍需持續推進。”郭一鳴說。
清潔能源裝機No.1:中國電力
回顧五大電力上市公司的新能源“成績單”,上半年,清潔能源裝機占比均超過20%。
研判各企業表現,中國電力清潔能源合并裝機容量4412.06萬千瓦,在總裝機規模中占比高達81.79%,較2024年同期再次提升4.72個百分點。
目前,新能源已成為中國電力近六成收入來源。根據半年報,1~6月,風電、光伏板塊營收68.3億元、48.7億元,占總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8.72%、20.48%。其中,風電板塊的盈利貢獻尤為突出,實現權益持有人利潤13.16億元,在總量中占比超過46%。
交銀國際分析師指出,上半年,中國電力分別新增風電、光伏裝機160萬千瓦、290萬千瓦,盈利表現超出市場預期。下半年,因應新能源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政策,管理層下調全年新增裝機規模,預計風電、光伏裝機合計新增150萬千瓦,并將在“十五五”期間適度提升火電裝機200萬千瓦。